来源:互联网
发布时间:2014/4/15 11:50:32 点击率:149
物流App的开发及应用,考验的是企业创新能力。目前,国内快递App应用相对广泛,但功能还不十分强大。相比来说,顺丰App可圈可点之处较多。同时,很多企业受App开发成本所限,直接利用二维码和微信营销。以成都蚂蚁物流为例,该公司使用二维码便捷方式,将用户填单项目搬至手机上,用户扫描二维码后,进入填单界面,减少了传统手工录入的环节。其在成都宜家家居应用后,实现了“快速发货无等待”,客户反馈良好。而这也证明,App的开发要遵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。
另外,最近“人人快递”饱受业界质疑,不说社会如何评价这种模式,以及该模式是否适合推广,单就利用App功能下单,并完成业务的操作这项业务来说,已表现出该模式结合需求的创新之处。记者通过“人人快递”网下载了这款App客户端,在完成基本的信息注册之后,下单(立即寄闪电达)、接单(有快件我来送)和位置服务信息(附近一栏)等功能便显示出来,只需填入相关信息,便能完成下单、查单(个人中心—我的快件),以及“个人中心—申请成为自由快递人”等操作,非常简便明了。这种商业模式,整合了社会闲置资源,能够降低物流成本,是结合行业需求的创新之举。
综上所述,如今很多企业都将触角延伸到用户的手机上。而且,不但物流领域,商业零售企业也早已萌动。沃尔玛从2011年就介入O2O模式研究,早期就打通了M端与ERP的通道;屈臣氏香港地区店面近期推出的App服务,也已经将移动端应用于日常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中。这既包含了商品查询,也包括库存查询,还有下单和物流的透明化管理。而O2O包括线上线下整合过程,M端应用确实是企业扩展应用和打通新渠道的努力方向,其或许可以促进新一轮的商业繁荣。
不过,面对App的盛行,有人说它该做做减法了。因为过去两年App拥有了太多的泡沫,而社交性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集成太大的优势,互联网依然是主力,而App最多算是补充。要想发展好App,必须注意在人们生活所必须的方面努力。尤其是移动支付现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,市场有待培养。现在,多数企业,包括物流企业的App,在下订单支付方面还没有太多体现。体现更多的是用户在App上进行查询和沟通产品以及物流信息,这种由互联网上转移下来的功能,更适合个性化应用。
当然,这也不是说明App开发和运营十分艰难。商业竞争中,“蓝海”变“红海”的过程似乎很难逾越。在移动端,一个App要占用一定量的手机内存,如此多的App,用户总有取舍。稍有不满意或者有释放内存的需要,人们就会卸载一部分下来,该卸载哪一个,就要看App的价值是否占到最大。无疑,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,拥有海量用户认同的品牌App,则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。“竞争”的残酷是在提示App开发和运营者,不仅要有赢利思维,还要有公益性思维,将促销、智能交互等内容进行创新和升级,将内容变得更加有趣。这样,物流App将从以拓展、延伸服务为辅助性战略,转变为开发差异性服务为主导的主战略。至此,谁是最后的赢家,就要看各自的本领了。